信息索引號 | 01404053X/2023-00209 | 生成日期 | 2023-01-18 | 公開日期 | 2023-01-18 |
文件編號 | 公開時限 | 長期公開 | 發布機構 | 江蘇江陰——靖江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| |
公開形式 | 網站、文件、政府公報 | 公開方式 | 主動公開 | 公開范圍 | 面向社會 |
有效期 | 長期 | 公開程序 | 部門編制,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| 體裁 | 報告 |
主題(一級) | 財政、金融、審計 | 主題(二級) | 財政 | 關鍵詞 | 經濟,管理,預算,決算 |
效力狀況 | 有效 | 文件下載 | |||
內容概述 | 關于江蘇江陰—靖江工業園區2022年財政預算 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——2023年1月5日在江陰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?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、各位副主任: 現在向會議報告江蘇江陰—靖江工業園區2022年財政預算預計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,請予審議。 2022年財政預算預計執行情況 2022年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,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,國內疫情防控壓力持續,“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”三重壓力疊加,對園區經濟運行的影響加大。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,園區財政局在市委、市政府,園區黨委、管委會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支持下,在市人大的監督下,高質高效抓好財政工作,為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提供有力財政保障。 一、一般公共預算預計完成情況 靖江園區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7.126億元,完成調整預算的79.37%,比上年下降16.02%,其中:稅收收入6.921億元,下降16.02%,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97.12%。剔除退稅口徑后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9億元,比上年增長6%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5.85億元,完成調整預算的100%,比上年增長22.04%。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,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.126億元,加上上級補助收入0.002億元,靖江園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為7.128億元;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為7.128億元,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完成5.85億元,上解上級支出1.278億元;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。 二、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工作重點 一是多措并舉抓增收。園區財政始終把組織收入作為第一要務,圍繞市委、市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,堅持緊抓狠抓不放松。一抓協作,結合年度目標任務和經濟運行走勢,科學分解收入任務,積極加強與稅務部門的協調、對接、測算,及時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聯合走訪規上企業了解生產、銷售、開票情況,齊心協力抓稅收征管工作;二抓大戶,深入分析月、季度收入情況,統計分析規上企業同比增減變化,重點關注新揚子、長強、大明三大企業稅種的分析和預判,用足用好財稅扶持政策,鼓勵企業做大做強;三抓進度,及時掌握稅源變化和入庫動態,研判稅收政策執行情況、精準發力,堅持收入進度、質量同步推進,努力提升財政收入質量;四抓細節,對區域內房地產企業銷售情況全面摸排,對已交付的樓盤,敦促企業及時開票,對已清盤的房產地塊及 |
關于江蘇江陰—靖江工業園區2022年財政預算
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
——2023年1月5日在江陰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
市人大常委會主任、各位副主任:
現在向會議報告江蘇江陰—靖江工業園區2022年財政預算預計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,請予審議。
2022年財政預算預計執行情況
2022年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,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,國內疫情防控壓力持續,“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”三重壓力疊加,對園區經濟運行的影響加大。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,園區財政局在市委、市政府,園區黨委、管委會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支持下,在市人大的監督下,高質高效抓好財政工作,為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提供有力財政保障。
一、一般公共預算預計完成情況
靖江園區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7.126億元,完成調整預算的79.37%,比上年下降16.02%,其中:稅收收入6.921億元,下降16.02%,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97.12%。剔除退稅口徑后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9億元,比上年增長6%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5.85億元,完成調整預算的100%,比上年增長22.04%。
根據現行財政體制測算,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.126億元,加上上級補助收入0.002億元,靖江園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為7.128億元;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為7.128億元,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完成5.85億元,上解上級支出1.278億元;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。
二、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工作重點
一是多措并舉抓增收。園區財政始終把組織收入作為第一要務,圍繞市委、市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,堅持緊抓狠抓不放松。一抓協作,結合年度目標任務和經濟運行走勢,科學分解收入任務,積極加強與稅務部門的協調、對接、測算,及時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聯合走訪規上企業了解生產、銷售、開票情況,齊心協力抓稅收征管工作;二抓大戶,深入分析月、季度收入情況,統計分析規上企業同比增減變化,重點關注新揚子、長強、大明三大企業稅種的分析和預判,用足用好財稅扶持政策,鼓勵企業做大做強;三抓進度,及時掌握稅源變化和入庫動態,研判稅收政策執行情況、精準發力,堅持收入進度、質量同步推進,努力提升財政收入質量;四抓細節,對區域內房地產企業銷售情況全面摸排,對已交付的樓盤,敦促企業及時開票,對已清盤的房產地塊及時進行土地增值稅的清算,做到應收盡收。1-10月,園區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(剔除退稅口徑)8.55億元,同比增長13.61%,累計完成增值稅留抵退稅3.74億元,是全市增值稅留抵退稅完成情況最好的板塊。
二是加強管理保運轉。當前財政處于緊平衡狀態,收支矛盾極為突出。園區財政從預算編制源頭開始做好預算管理,對項目分類細化、對預算事項測算,為預算編制提供可靠底數??茖W有序安排財政資金,精準安排財政支出,按照“保重點、控一般、促優化、提績效”的預算管理要求,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“過緊日子”要求。加強預算法定、堅持底線思維,堅持量入為出、量力而行,優先安排“三保”支出,嚴格控制和壓縮“三公”經費、一般性項目支出預算,力爭做到有保有壓、精簡優化、精準扎實。
三是強化統籌促轉型。在財政資金增量有限的情況下,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盤活存量、挖掘潛力、提高效率等方面,為優化提升園區綠色發展,推進工業園區升級改造提供助力。今年,園區完成了489畝閑置低效土地的收儲及盤活工作。對蓮沁苑管網視頻溯源55公里,完成問題排口截污封堵及東進路沿街店面污水主管網鋪設。全力打造“花園式”碼頭,新增港口綠化面積約32370㎡。強化公共上岸點運行監管,污染物處置率達到90%以上。由園區資金支持設立的兩江創客空間,獲國家級創客空間備案,園區科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,創業孵化載體體系化進一步加快。
四是穩步化債控風險。受年內各類金融政策密集出臺的影響,銀行對歸于政府隱債范圍內的貸款從緊管理,年內到期貸款收回或壓降,致使貸款展期受阻給財政運行帶來極大沖擊。我們認真落實上級對地方債務管理要求,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。通過走訪金融機構,洽談存量債務轉通,尋找替代產品等措施做好應急預案,園區到期貸款順利轉通。
五是積極爭取強支撐。為保障園區經濟健康穩定發展,園區財政緊盯國家政策導向,提前謀劃儲備項目,對符合發債的城鄉建設項目,積極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,配合完成項目前期審批手續。今年以來,擬將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項目,合計5500萬元申請專項債券,助力破解園區建設發展的資金難題,做好園區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的助推器。
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
根據園區經濟發展情況,2023年靖江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8.5億元,增長19.27%,稅收占比96.78%。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5.1億元,下降12.82%。
根據現行的財政體制測算,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.5億元,靖江園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8.5億元;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8.5億元,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.1億元,上解上級支出3.4億元;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。
完成2023年度財政預算的主要措施
2023年,園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積極融入科教興國戰略、人才強國戰略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在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中勇挑大梁、率先實踐,奮力開創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新業績。園區財政必定高度重視,認清形勢、準確識變,堅持過緊日子,進一步嚴格財政支出管理,不斷提升財政資源的統籌力,增強財政保證重大決策的保障力,推動園區經濟發展平穩向好。
一、提升財政收入總量,確保財政收支平衡
加強稅收協同共治,在收入源頭上做好文章,聯合開展稅源稅基調查、重大項目稅收綜合管理、稅收經濟分析等工作。加大國有土地出讓力度,增加土地基金收入,加強土地出讓金收繳及清算力度,做到及時核對,加快結算,即時返還,力爭資金效益最大化,促進財政收支平穩運行。加強財務收入工作,除繼續跟各銀行簽訂單位協定存款協議以外,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,規范運作部分間隙資金,通過與各銀行聯系、溝通,采取保本型高利率方式理財;合理利用銀行承兌匯票等票據支付工程款、優惠政策兌現,多種渠道減少貼現及降低財務費用成本。
二、加強財政治理效能,保障經濟發展重點
1、發揮財政部門總量控制和預算部門項目統籌職能,強化各類資金的統籌使用力度,量入為出,確保財政收支平衡。優先確保疫情防控和重點領域支出;加大資金盤活力度,突出抓好國有資產的配置、使用和處置,實現國有資產經營收益,對上年度未使用完的結轉結余資金,全部清理收回。
2、堅持項目為王,用好財政政策,增強發展動力,擴大財政收入來源。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,緊抓龍頭企業培育,壯大產業集群,推動“一事一議”、“一企一策”等惠企政策進一步落實落細,持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,激發工業經濟活力。同時,把“智能化改造、數字化轉型”作為高質量發展關鍵增量,培大育強新興產業,以五圩高端制造產業園為依托,不斷壯大新興產業規模實力,形成財源發展新空間和收入增長新亮點。
3、繼續加大低效用地盤活力度,2023年計劃處置閑置土地150畝,加快五圩地塊土地征收,為新項目的快引快落開拓發展空間。
三、強化債務管控措施,推進存量債務化解
嚴格規范融資行為,著力加強政府債務管理,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,遏制新增政府債務,優化債務結構,嚴控債務成本,轉活轉通存量銀行貸款,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。